[名师讲堂]戒除网瘾,家长要“得寸进尺”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师讲堂 >
发布日期: 2017年11月28日 发布人: admin

    
    周日,“常报·名师讲堂”在常州日报社举行。本期邀请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钮维萍,现场为中小学生家庭解析孩子学习、行为、心理方面的问题
    如今,智能机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的风靡,让不少孩子沉溺其中,有的甚至连生活都受到全方位的影响。钮老师首先给在座的学生家长作了关于“网络成瘾”的科普。她通过几个经典案例告诉大家,沉迷网络,会使大脑结构发生改变。“人脑中有‘快乐多巴胺’,网络成瘾者上网时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进而使人产生快感。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大脑就会强化这种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成瘾行为。”而像王者荣耀、智能机的开发者,往往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原理设计程序,使人对游戏欲罢不能。
    如何帮助孩子预防网瘾?钮老师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运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要给予足够的温暖与支持,而年龄越小的孩子,则应对其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她提出,可以引导孩子“从网络外找快乐”,以其他具有快乐成就感的活动,如运动、社交、劳动等,来取代原定的上网活动。
    当孩子沉迷网络,家长该怎么办?钮老师提出“得寸进尺”法,即在遵循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多元性上网。“比如将原定12小时只玩一种游戏,渐次换成几种不同的游戏,慢慢地再减少在线游戏,纳入微信、优酷、淘宝,使上网内容丰富化,最后再纳入其他非上网活动。”

现场,钮老师还与观众进行互动。他们的这些困扰,你是否也有?

Q1:孩子七年级,比小学更怯于表现自己,日常与老师同学不太沟通,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她也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大家”。作为父母,该怎么开导、鼓励她呢?

A:内向,是个人对自己内在的确认;外向,是会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内向并不是坏事,如果孩子话不多,但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与自在,不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比话多但浮躁的孩子更沉稳。要让孩子知道,讨人喜欢不是靠嘴巴,而是自身的人格魅力,自己是否真诚相待、与人为善。

Q2:孩子学习态度不积极,做题丢三落四,如何提高他的学习热情?

A:首先,家长不要轻易削弱孩子的能量,要以鼓励和帮助为主。如果孩子的成绩落差大,应当判断他的学习状态是否“安心”“安神”“安宁”。教育孩子时,尽量不要用“态度不端正”这种抽象的语言,而要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比如,孩子做题丢三落四,家长应训练其序列感;审题不细致,可以教他默念题干,圈点勾画。

Q3:我是“话痨”,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跟陌生人都能聊天,怎么改变?

A:如果上课时喜欢跟同学聊天,久而久之会让老师和同学对其产生“破坏课堂纪律”的刻板印象,这样太不拘小节的孩子,今后各方面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分场合说话训练,即在严肃或轻松的场合,引导孩子如何表现得体。

Q4:孩子不听话我就非常急躁,甚至发脾气,如何进行自我控制?

A:家长的焦虑程度不能超过孩子,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比家长弱,那么成绩也都是为父母取得,而不是孩子内心真正想要。

其次,情绪需要管理,也需要表达。“忍者神龟”式的家长,孩子对你内在情绪的把握往往会超过你自己,反而不利于树立威信。因此,可以适当表达情绪,通过沟通交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杨曌 文摄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