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家教义务诊断]一进入三年级,突然变“笨”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师讲堂 >
发布日期: 2019年11月07日 发布人: admin

近日,一名三年级家长向“常报·名师家教义务诊断”咨询,孩子进入三年级两个多月,突然变“笨”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成绩直线退步……他表示,周围好几个家长也有这样的发现,想咨询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事实上,“三年级现象”近年来并不少见。有老师表示,“三年级是道坎,更是分水岭。”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本期,记者邀请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三年级年级组长、语文教师朱凌茹给出指导和建议。

 

Q: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主要包括哪些?

A:“三年级现象”主要是指孩子到了三年级会出现学习的分化。部分孩子会出现明显的学习退步。低年级时大家成绩都差不多的格局被打破了,在同一个教室里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

“三年级现象”的另一个表现是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从儿童期渐渐转入少年期,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甚至有家长觉得孩子已经提前进入了叛逆期。

 

Q:产生这一系列“三年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原因比较复杂。从客观课程上来说,三年级课时总量增加,学科(英语、信息、综合实践等)增多,学习的内容更广泛,难度加大。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对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孩子学前基础较好,低年级的学习内容简单,吃吃老本可以过关。但是面对三年级陡增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孩子已无“老本”可吃。

从主观心理上来说,三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独立,自尊心也增强,渴望得到他人肯定。但是很多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还没有牢固形成,自律性差,需要有成人提醒和督促。孩子这种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的意识与自身能力的不足产生了矛盾,所以会在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频频受挫。

 

Q:有人认为,三年级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专注力出了问题,您怎么看?

A: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看法。专注力是任何一个学段的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并不是针对三年级孩子的。从科学上说,三年级孩子注意的目的性增强了,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比一二年级更持久。只是一些家长到三年级才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出现了问题,因为上课讲过的内容他不会了。其实这些孩子低年级时就没有养成专注听课和专注作业的习惯,他的“学会”只是因为课程内容的简单。而且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游戏和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减少了,真正的专注力才能体现出来。

 

Q:针对已经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学生,可以如何进行调整?

A:大部分出现“三年级现象”的孩子都会感受到压力,学习兴趣下降,容易在其它事情(如调皮捣蛋)上分心,甚至会产生怕学、厌学情绪。这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树立学习的信心。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中是很辛苦的,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获得知识的本身会让你得到成长和快乐。

同时,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重要。低年级时习惯培养的不到位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三年级还不重视习惯的培养那么在今后学习中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例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都要固化。

 

Q:在这期间,家长可以怎样配合学校度过这个坎?

A:从三年级起孩子的时间变得紧张了,帮助他们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就格外重要。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早起后晨读英语,下午放学后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读书、散步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另外,家长不要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本领是学不尽的,留一些给孩子自主支配、玩耍的时间,培养孩子合理规划的能力也很重要。

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家长不要再把孩子看作宝宝,要经常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孩子情绪的波动。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从心底里感受他的苦恼,看作是“大事”,要表示理解、尊重。但是不能为孩子“出头”,替孩子完成。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家长给予的是建议,从而慢慢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真正的独立自主能力。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