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家教义务诊断]亲爱的考生们,别忘给你的心

当前位置:主页 > 名师讲堂 >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08日 发布人: admin

 

 

高考今日落幕,你的心情如何?压抑已久的内心,怎样放松才最合适?记者邀请心理专家朱珏老师,为高考生家庭送上考后心理调适指南。

名师档案:朱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省常中分校)专职心理教师,先后获评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心理咨询师、常州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Q:高考结束后,一些同学会选择熬夜追剧、通宵打游戏,无节制的社交活动来补偿压抑已久的内心,对此您怎么看?

A:高考前很多同学有很长一段时间投入在紧张的学习中,丝毫不敢放松,甚至有的同学在考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坐下来好好品味一顿饭菜,也没有充分地睡一觉,所以,高考结束后迫切需要放松的心情可以理解,甚至这也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在报复性打游戏、追剧等娱乐需要之前,我建议先从生理需要的满足和补充开始进行调整。从合理饮食入手,同学们可以在做好营养平衡的角度,去探一探自己之前一直想去却没有时间去的美食铺子,或是自己亲手尝试一下做饭做菜。

其次是对于睡眠的补充,大部分高三学生长期处于缺觉状态,有此引发了其他一系列的问题,也可以在高考后进行调整,但是补觉也不建议一次偿清,每天多睡1到2个小时的方式逐步还觉,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方式。

同样,关于网络游戏、追剧追番这类的活动,原理上是互通的,不要一次性投入过长的时间去补偿,每天1-2小时,既可以让自己有放松后的补偿感,也避免因为过长时间投入新的活动而造成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通宵打游戏、不惜熬夜也要一口气追完所有剧,会让本来就已经紧绷的神经雪上加霜,缺觉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反而会引发身体上的不适,有的同学甚至因此病倒。其实补偿性的心理满足感是彼此互通的,不要把这些活动都局限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上,把自己希望完成的任务列出来,安排在考后的每一天,这样的考后安排更有助于身心健康。

 

Q:还有一些同学,突然从繁忙的学业中抽离出来,感到空虚,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此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A:其实很多同学对未来一直都没有特别清晰的目标,支撑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就是眼前的分数,有的甚至仅仅是外部的督促。考试考完了,家长、老师的督促消失了,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这类同学的问题不仅仅体现在高考后的迷茫上,还体现在大学生活的随波逐流上。

这类同学首先要做的是充分发掘自身的需求,就是要理清楚“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如果一时没有答案,大概率是因为对外部世界探索不足,认知不够造成的。当务之急就是更广阔地了解外部世界,因为明白未来要做什么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同样重要。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各个领域的著名人物经历和从事的领域特征,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来达到这个效果,如果有机会的话和各个行业领域的人开展一次面对面的对话,就更好不过了。

从短期而言,同学们可以围绕“社会人必备技能”这个主题开展联想,从中发现自己独立走向社会需要具备的一些技能,譬如驾驶、烹饪、整理等等,有些技能就可以从当下开始学习。还有一些同学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譬如之前积累的一些人际冲突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希望进行的一些身体锻炼也没有时间进行,或是对一些问题有所好奇而一直没有进行深入探究等,现在都是不错的时机可以尝试。

 

Q:自感考不好的学生,陷入自我否定、自责的负面情绪,应该如何调整?

A:从考完之后到出分之前,这段时间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多同学会对考试结果有猜测。但是由于记忆模糊、过程性答案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这些猜测大都没有办法证实或是推翻,这段时间很多同学会处于忐忑之中。有的同学因为很快找到了自己目前要做的事情,注意被转移之后,情绪就不会长久持续,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调整方法。有的同学却会长久地陷入自责自罪等负性情绪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安慰孩子“结果还没有出来呢”“不一定就考得不好啊”等,这些话语可以一定程度上宽慰孩子,加上一些身边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有的孩子可能确实在考试中发挥失常,那么面对这类孩子,简单的宽慰不一定能起到帮助,可以和孩子一起假设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方案,破除孩子“高考考砸了,一切都完蛋”的不合理的想法,让孩子建立“高考只是一次考核,无论好坏人生都有继续成功的途径”这样的信念。特别要提出的是,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建议家长首先把自己的情绪调适好,再来帮助孩子,以免双方不良情绪在交流中进一步碰撞叠加,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在这方面,家长觉得难以自我调节或是无法有效帮助孩子,可以及时寻求学校老师或是心理中心的帮助。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