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实小:用美术课程唤醒孩子的“乡土”情怀

当前位置:主页 > 特色课程 >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13日 发布人: admin

        
        本报讯 剪纸馆,国画馆,戏剧馆,青花馆,布艺馆,竹木馆,民间玩具馆,昨天,记者走进钟楼实验小学,立即被7个特色鲜明的美术专用教室所吸引。     

        校长谢俊莹说,美术教室所设置的缤纷主题,与学校所推行的“乡土美术课程”相呼应。         

        钟楼实小现有学生3400余名,来自24个省份,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和探究第二故乡常州,该校于2015年秋学期,开始实施“乡土美术课程”,每周两节课,写进课表。         

        美术老师褚淇介绍,乡土美术课程将生活中风土人情、民俗文化,适时的穿插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由衷感受到美来自故土。         

        于是,美术课堂上,多了梳篦、瓦刀等常州“乡土”元素。老师们以常州古建筑群水墨画与照片为蓝本,引导学生学生运用报纸等材料进行撕贴创作;带领学生在观察瓦当与拓片后,鼓励他们拿起水墨、水彩在在原型画纸上勾勒、创作心中的瓦当。         

        朱佳燕老师独具匠心地设计国定教材《鸟的纹样》一课,运用夸张、变形、简化、添加等装饰方法设计鸟的纹样,并巧妙地运用鸟的纹样的装饰方法变化设计成梳篦,让学生在感受到鸟纹样的装饰美的同时,体验常州乡土文化梳篦的魅力。         

        “乡土美术课程”实施中,与各学科打通、融合,借助“乡美”元素共同表现节日或活动主题。10月,美术组联合四年级开展“相约品秋”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照片、绘画、小报、书法、叶贴画等丰富多彩的样式记录秋。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可爱的稻草人,为活动增添一份俏皮。         

        四(6)班庄宇卓说,通过“乡土美术课堂”,学会了用报纸撕贴的方法表现出江南水乡的黑白灰的韵味。四(8)班张芸曦则表示,朱佳燕老师的“瓦当”课,带着同学们走进历史,领略古代艺术之美。         

        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乡土美术”课程建设,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组建乡土美术社团,以“四个一”为环境建设主体,即“一馆、一厅、一墙、一网”:         

        “一馆”——创造一个“乡土美术馆”,在现有7个美术教室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成“乡美课程”框架下不同主题、风格的学科教室,联成一个主题式“乡土美术馆”。         

        “一厅”——打造一个“艺术校史厅”。用艺术的方式来设计学校的校史展示厅,以“乡美”的元素巧妙嵌入,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既能呈现学校校史,又是一个“乡美”课程资源集聚区和教学的实践区。        

        “一墙”——共建一面“主题互动墙”。美术学科利用乡土、民俗、民间等艺术形式主动与各学科打通、融合,实现师生课程内容延伸,打造展示主题实践的互动墙。         

        “一网”——完善一个“数字美术网”。“数字美术网”是一个分层级、分主题和个人的展馆,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云端的个展、群展”成为可能。”(张超 毛翠娥 文 照片由美术组提供)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