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华二小:把课堂变“大”一点

当前位置:主页 > 特色课程 >
发布日期: 2017年11月28日 发布人: admin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中。什么是“互联网+”?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作用?学生会不会从此丢弃传统课本,依赖电子产品?吴周是丽华二小的一位语文老师,她所在的学校是天宁区一所普通小学,新市民子女占到七成。面对这样的生源分布,2012年学校试水信息化变革,进入全区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次年才上岗成为新教师的吴周确实是一头雾水。

    但是五年后,上周五,在天宁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推进会上,丽华二小开出10节常态课,向全区展示了他们的五年实践——从刚开始的个别学科试水,辐射至七门学科,至全校80%老师上课率。

    六(1)班的教室当天正上音乐课《花儿与少年》,音乐老师胡云芝带着一个班的孩子唱唱跳跳,听节拍,学乐理,巧妙地嵌入了平板电脑的优势,用平板来辅助打节拍,又用平板来辅助完成小测试,看得出孩子们用这一套,得心应手,一堂课下来兴味盎然。“信息化手段该用的时候用,现在已成为课堂常态”,丽二校长成冰说,当天的六(1)班和五(1)班是2012年实施数字化教学的先行班,100台平板由校方购置放入教室,当时不光老师有疑惑,家长也有担忧。比如孩子能否管得住自己,视力会不会下降,而校方五年团队捆绑式潜心研究,让原本的担忧转化为认可与惊喜。现在全校18个班级,已有13个班自带iPad进教室,自带率超过72%。

    变化首先来自教师,教师自身要能主动“触网”。吴周说,她参与了多次培训,在语文团队的研究和帮助下,对互联网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渐入佳境。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语文预习更具多元化。课中,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游戏环节,尽可能让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我们还利用软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让交流便捷和高效,真正实现“教在精准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校方同时约见家长,控制学生回家使用平板的时间,约定每天30分钟为上限。

    而对于学生来说,数字化E学习一经融入,课堂被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六(1)班钱秋宁作为最早的得益者,她说,同学们深感乐趣。世界之窗向我们敞开,学习不再止步于课本。

    二(2)班的付宏颖学龄不长,每天带着iPad进校门,小家伙满满的新鲜感,“上课的时候我们在全景平台上做游戏、练朗读、查资料,每次我们一完成任务,老师就立刻知道我们做的是对还是错。放学回家,我在平板上将朗读的课文或看图说话录音上传到全景课堂分享圈,每次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点赞呢。”

    付宏颖的iPad上下载了好多学习软件,她最喜欢《悟空识字》软件,“通过闯关游戏我认识了好多汉字;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我就用《形色》软件查一查花草的名称,爸爸夸我会自己解决问题了。”

    基础教育如何优质均衡发展,当天参与听课的教育界人士称,信息化可以说是主要途径之一,它让我们的课堂变大了,它更在意如何让学生站在学习的中央。 王芳 文 刘勇刚 摄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