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教育进行时】武进中小学深入推进体育课

当前位置:主页 > 特色课程 >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19日 发布人: admin

    下个月,湖塘桥实验小学将承办“常州市体育课程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来自武进区教育文体局的信息,目前全区有3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体育课改的课题研究,其中10多所已付诸实践。


    湖塘桥实小:开设“零点体育课”

    上学日,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到校后不急着进教室,而是背着书包沿学校的田径场和环校大道负重步行。沿途设置了步数点,每到一个点,他们就知道自己大概走了多少步。走完后,再刷一下智能卡,当天步行的总步数便呈现出来。

    在周二的校园“步行达人”排行榜上,五(10)班的张晴和四(2)班的王思博分别以3370、3011步占据榜单前两名。两名小家伙表示,因为到校早,便多走了两圈,所以远超学校倡导的“每天1000步”的约定。对于“到校后先健步走再上课”的新变化,他们很喜欢,因为途中会认识新的小伙伴,而且运动后,上课更带劲了。

    变化源于学校本学期推行的体育课改——学校教导处胡英兰老师介绍,零点体育课、健身体育课、选修体育课构建成了学校“1+1+x”的体育课程体系,“到校后先运动”的“零点体育课”,是受美国新型体育课的启发,实验表明文化课学习前进行体育锻炼,效率更高了。

    每周一节的健身体育课,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学校设置了3条运动路径,每条路径按不同年级设置健身项目和标准,孩子们分别进行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专项练习。

    作为“X”的体育选修课,在四、五年级间试点,校方借助社会资源开设卡丁车、轮滑、射箭、击剑、街舞等20多个项目,孩子们根据兴趣走班上课,每周两节课。


    庙桥小学:大课间设50个俱乐部,学生自主选择

    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庙桥小学近1400名学生从教室涌出,汇聚在操场。一段球操之后,孩子们分成50个俱乐部展开各自活动,打陀螺、踩高跷、打乒乓、转呼啦圈……

    放眼望去,塑胶跑道上、田径场上、篮球场上、乒乓桌旁、健身器材区、教学楼前空地上、过道上……每隔十来米的地方都有一块牌子,标志着不同的活动内容。据了解,这样划分之后,每个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可以达到8个平方米。

    2007年,庙桥小学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35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两年后,模式升级为“做操+俱乐部活动”。全校现有50个俱乐部,学生打破年级、班级限制,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运动“菜单”每两月新选一次。除了田径、武术、球类、体操、游戏等常规项目外,还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引入飞盘、滑板、轮滑等项目。

    “每天锻炼两小时”是庙桥小学体育课改的目标。负责体育教学的张伟老师介绍,课改以大课间为突破口,串联起整个体育课程体系。其中,日常体育课为基础课程,大课间为选择性课程,融竞技和趣味为一体的体育节为综合性课程,门球、曲棍球、跆拳道等校运动队构成特色课程。“所有活动课程化后,从组织到实施都更加规范了。”


    潘家小学:每天都有体育家庭作业

    潘家小学的孩子,每天的家作,体育是必做项,时间为10分钟。学校分管体育的秦旭峰老师表示,这是为了引导家长和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建议每天在家锻炼10分钟,但根据家长的反馈,这已然成为一种习惯,经常延时到20分钟左右。”

    在潘小,武术、象棋、围棋进课表,中低年级普及,每周1~2节课。在实施好校本化体育课的同时,学校的选修体育课如火如荼开展。每周三下午,学校借助家长、社会资源,每个年级开设5门体育选修课,涵盖趣味田径、少儿足球、拉丁、空手道、跆拳道等,学生走班上课,既满足了兴趣培养,又提升了技能。

    体育主题课,是潘小的另一特色,学校打造了“一节两会三单项”:校园体育节人人参与,运动会上田径比赛和趣味游戏并举,冬季三项赛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的有效实施,潘小学生体质得到稳步提高。近五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优秀率保持在25%以上。 谭文杰 毛翠娥 文 照片由学校提供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