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立足“兴趣+特长”,为学

当前位置:主页 > 特色课程 >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25日 发布人: admin

微信图片_20211125102638.jpg

图片说明:《校园药用植物的培育和栽培》课堂

杨曌 顾晓春 图文报道

 

昨天下午,随着第三节课下课铃声响起,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奔中”)校园里瞬间沸腾起来,学生在教学楼间穿梭,开启一周一节的校本课。

作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形式,省奔中校本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学校通过制度与机制创新,引导教师根据学科建设、学生需求与自身专长,开发丰富多样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学科全覆盖,特色课程给予成长养分

据省奔中课程教学处副主任周伯明介绍,学校实现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三类课程的互补和融合,建设了结构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我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目前共有32门校本课,覆盖全校12门学科,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要。”

经过多年探索,省奔中涌现了一些较高品质的特色课程项目——依托省成语文化课程基地和省生命健康实践性课程基地,开发实施系列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发动社会力量,外聘专业人员开展中华武术、中日文化等校本课;培养学生科创精神,开设图片处理、创客空间等信息技术类课程,颇受学生欢迎。

这么多课程,选什么,怎么选?选择权交给学生。每学期初,学生们根据自身兴趣,在线自主选课。有学生表示,像《传统饮食与化学》《校园药用植物的培育和栽培》这类热门课,都得“拼手速”,不然名额分分钟被“秒光”。

 


课程接地气,学生直呼“有意思”

本月初,在化学老师朱正皓的《传统饮食与化学》校本课上,高一年级的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做起了点豆腐。配制氯化钙溶液,滴进过滤好的豆浆中,不一会儿,白花花的豆腐脑就形成了。伴随着实验,朱正皓讲解化学原理,加深学生的印象。

民以食为天,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朱正皓告诉记者,化学课大多学习书本知识,而《传统饮食与化学》作为学以致用的平台,能让同学们更了解我国悠久的饮食历史、饮食民俗和饮食美学,贴近生活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于是,炸油条、做泡菜、酿蒸馏酒……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美食,纷纷在课上亮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校本课能将平时复杂枯燥的学科知识,用充满乐趣的方式学习,很有意思。”高一(4)班陆静仪说。

熊梦杰从事武术培训8年。本学期,他被学校外聘为《中华武术》校本课指导老师,传授这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功夫是中华先辈们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国粹。”熊梦杰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享受到武术带来的健康与激情。

拳术、套路、攻防,一招一式间,习武更习德。学生们在领略中华武术的风采时,也将大仁大义为先、武德为上的精气神内化于心。高一(5)班学生刘宇告诉记者,经过武术学习,自己逐渐了解到武术对人的重要性。“武术既可以放松紧绷的大脑,又可以使身体更健壮,令我受益良多,学识和身心共同发展。”

 


从兴趣出发,为学生铺就成才道路

校本课程“创客空间”是该校的老牌校本课,自2017年正式上线以来,已成为孕育科技人才的摇篮。

省奔中2018届毕业生洪嘉瑞,目前就读于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在校期间,出于对编程的兴趣,他选择了“创客空间”,一待就近三年。期间,他主创的作品《Arduino麦轮智能轮椅》获第30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潜力奖,他也入选2018江苏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多亏在省奔中这三年,为我现在的专业学习,将来走科研道路打下基础。”

指导老师阮志伟告诉记者,“创客空间”教学内容以零基础为起点,涉及电路搭建、程序编写、各类传感器的使用和串口通信的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客小制作,课堂理论结合动手实践,完成了众多作品的创意制作。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