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位老师的暑假,忙碌而充实!

当前位置:主页 > 乐学新闻 >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22日 发布人: admin

 

大家都羡慕老师有个长长的暑假,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沉下心来捧起几本想看的书,或是培养一个平时无暇顾及的爱好。

其实,老师们的暑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这几天,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师,有教研员,有学校中层干部,也有一线老师。

相对来说,普通老师休息的时间相对长些,有一个多月,中间会有一些专业培训。中层干部会忙一些,时不时去学校加班,负责基建、后勤的后勤主任更忙。

 

(小标)校园原址改扩建,连续5年没过暑假

脸谱:卜方/常州市第一中学后勤主任

一般来说,校园基建、维修工程都在暑期进行。所以,后勤部门的老师们基本没有暑假。

本周二上午9:10,在常州市第一中学原址见到卜方老师时,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流下来,身上的T恤也湿了。“天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卜老师是市一中后勤主任,自2017年5月调至后勤部门后,他已连续5年没有过暑假。

市一中原址改扩建工程现进入收尾阶段,新校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6月30日开始,过渡校区的家具、办公用品分批搬回原址,计划于8月15日左右完成回迁。

搬家公司的车辆只能在清晨或者晚上开进来。每天,卜主任上午7点前就到校,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作为主管,他白天在校园奔波于一线进行各种协调,“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搬家公司,都要对接好。”日均接、打五六十个电话,以每天1万多步占据微信步数排行榜前列,忙碌成了他的暑期关键词,安全这根弦也时刻紧绷着。

卜主任介绍,8月15日左右完成回迁后,还是不能松懈,环境卫生保洁、教学设备的调试、开学准备,都是后勤部的事儿。“2021届学生三年都在过渡校区,为弥补遗憾,学校计划8月中下旬组织他们回新校,我们要全力做好接待工作。”

新校建设历时4年多,看着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卜主任感触万千,“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自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小标)青海支教3周,为边疆学子带去“一束光”

脸谱:陆芳/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老师

7月1日,陆芳老师再次奔赴青海高原开展支教交流活动。同行的还有她曾经的学生、即将加入教师队伍的王家仪。

几年前,在一次“西部格桑花东部拓展营”的活动上,陆老师结识了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阳光福利学校的孩子们,彼时她就决定,暑期只要有空,就远赴青海支教。自2015年暑期开启支教之旅后,这是她第5次踏上那片土地。

近3周的支教,陆老师一行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上的不便,先后来到3所学校,给青海的孩子们带去鲜活的语文课。支教期间,陆老师的课堂向语文老师开放,生生合作、互动中展开的生动教学,让观摩的老师获益匪浅。她还多次上示范课、开专题讲座,为年轻语文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学习范例;回访了二实小应届毕业生捐赠近千本图书的一所学校,看到孩子们徜徉于书海,她很欣慰。

几赴青海,陆老师欣喜地看到了当地学校的变化,“学校硬件不断升级,师资逐步趋向稳定,学生的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陆老师说,或因年纪大了,在高原上课有点喘,但在信念的支撑下坚持下来,“只愿带去的点点光亮,可以为需要的人照亮一段前行的路。”

因陆老师家中有急事,原计划一个月的支教提前结束。她说,回常后,生活节奏更快了,8月,几个专业培训接踵而至。身为学校语文学科负责人的她,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集团语文的教研水平。“我还考虑和西部地区联合开展远程语文教研,只有老师有变化了,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变化。”

 

 

(小标)实施“充电”三部曲,不断自我提升

脸谱:戴奕/钟楼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员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过暑假。暑假里,我也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超级学霸。”戴奕老师是钟楼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员,作为区域内思政学科的领头雁,她深感肩上的重责,暑期成了她提升专业知识、扩展生活视野的好时机。戴老师制定了暑期“充电”三部曲。

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储备。在《革命者》一书中走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感恩岁月静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法律读本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学得多了,收获自然就有了,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总是在头脑中能链接到相关法条。”

暑假“充电”计划中,除了独自美丽,还有群体成长。7月初,戴老师参加了市级教育系统首批青年英才培养对象的专题培训。她说,在江苏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涉及到教师个人职业规划、心理学、教学成果的提炼、案例分析写作方法指导等,助力大家更好地职业成长。”

“作为一名研训员,把自己所学所得辐射给更多老师是我的使命。”7月,戴老师再次将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等文件进行梳理,结合当下最新政策和时政消息,为全区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编制了3份理论材料,让年轻教师足不出户,同样能进行远程“充电”,为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编制的过程也是再消化的过程,我自己也对文件精神领悟得更为透彻,思路更为清晰。” 毛翠娥


打印】 【关闭

苏ICP备15046661号-1

常州日报社版权所有